本文共 120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2016年高考我盟再创佳绩,随着各分数段、各批次填报志愿工作的开展,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、哪个专业更加“拿不准”了。自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,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,在锡林浩特的大街小巷也能看见各式的宣传,“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”、“分数占三分,七分靠志愿填报”的广告语比比皆是,部分“一对一”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“天价”。
在高考分数一定的背景下,填报好志愿,成为一道难题。投递志愿时,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如何取舍,困扰着许多家庭;另外,在“博一博”与风险防范之间如何平衡,也让不少家庭犯难。志愿填报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,让有着成功焦虑的人们希望着、憧憬着也担心着、忧愁着。
考生和家长千方百计地想实现理性选择,实现利益最大化。当依靠家庭力量难以完成志愿填报的时候,人们便会寻求社会支持。不论是委托熟人网络打探消息,还是请有丰富经验的高中老师指导孩子,抑或寻求商业机构所谓的“技术支持”,在“望子成龙父母心”的驱使下,许多家庭为了志愿填报不惜动用各种社会资源。
在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之下,app也好,大数据也罢,志愿填报也只是多了一些技术手段。可是,志愿填报不能过分依赖“技术”,不能让工具反客为主。千人一面的以高考分数为指标,不可避免会导致志愿填报的同质化——选择技术支持原本是为了出奇制胜,最终却陷入了“众人矣”,显然也是一种得不偿失。
志愿填报表——承载着一个家庭厚重的教育梦想,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竞争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社会风险。一些时下热门的专业可能过几年就会面临着就业困难,一些当下冷门的专业过几年或许也会“咸鱼翻身”。在志愿填报的时候,不妨多一点“创新思维”,多一些“长远推定”,尊重考生兴趣爱好,毕竟这个专业可能和他相伴一生。
“急病乱投医”式的填报志愿,也折射出学校教育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缺失。有些孩子们没有自己的价值追求,内心世界更是脆弱没有支撑。匆忙间,只能选择那些别人眼中的好学校、好专业,熟不知所谓的“好学校”、“好专业”未必就适合自己的发展。那些志愿填报失误的考生不仅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得不快乐,也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市场中疲于竞争。
志愿填报固然重要,却也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。在功利主义和成功论大行其道的今天,依赖广告寻找到的志愿报考机构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;考生和家长只有多一些职业规划意识,多一些理性思维和长远眼光,才能让孩子选择的道路走得下去,赢得了未来。
志愿填报固然重要,却也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。在功利主义和成功论大行其道的今天,依赖广告寻找到的志愿报考机构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;考生和家长只有多一些职业规划意识,多一些理性思维和长远眼光,才能让孩子选择的道路走得下去,赢得了未来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分割线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文转自d1net(转载)